H13熱作模具鋼含量大Cr、V等合金元素具有較高的熱強度和淬火性。鋼錠交付前必須球化退火,以消除內應力,降低硬度,提高切削性能。除了降低硬度外,球化還會影響顯微組織和碳化物的分布。目前國內外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鍛后熱處理工藝上,而鑄態組織的研究很少。某公司采用INTECO電渣爐生產的氣體保護H球化退火后,鋼錠硬度高,大顆粒碳化物聚集粘連,退火周期長。因此,根據H提出了三種改進的球化退火工藝,系統研究了球化退火對鑄態顯微組織的影響規律和機制,探索了適宜性H最經濟、最有效的退火工藝,為工業應用提供依據。
試驗用H13鋼錠(截面尺寸:160mm×160mm)通過快速電渣重熔(ESRR)工藝冶煉,鋼錠化學成分見表1。從鋼錠心部取樣,樣品尺寸為20mm×20mm×15mm。
表1 試驗鋼的名義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C
Si
Mn
Cr
V
Mo
P
S
0.37~0.40
0.98~1.01
0.35~0.37
5.03~5.05
0.92~0.95
1.28~1.30
≤0.015
≤0.003
調整原球化退火工藝方案中的保溫溫度和時間:方案1,870℃×2h 750℃×4h;方案二,870℃×2h 快速冷卻至500~5500℃ 750℃×4h;方案三,850℃×4h。降低冷卻速度~80)降低冷卻速度℃/h降至50℃/h出爐溫度為500℃。降低冷卻速度~80)降低冷卻速度℃/h降至50℃/h以下,出爐溫度均為500℃。在測試獲得的良好工藝的基礎上,出爐溫度分別為350℃和200℃,進一步研究出爐溫度對退火顯微組織和性能的影響。金相樣品被4%硝酸酒精溶液腐蝕Leica DM 2700M金相顯微鏡觀察。采用HBE-3000布氏硬度計測量樣品硬度。結果表明:
(1)采用方案一級溫球化退火,冷卻至200℃出爐的基體組織主要是粒狀貝氏體,大量小碳化物顆粒分散,部分大顆粒碳化物適度粗化均勻分布。該方案周期短,退火硬度低,退火效果好。
(2)隨著冷卻速度的降低,基體組織從針狀下貝氏體轉變為板狀貝氏體,降低出爐溫度后進一步轉變為粒狀貝氏體。冷卻速度是決定針狀鐵素體能否寬化和粒狀貝氏體能否形成的重要因素。
(3)在試驗條件下,碳化物顆粒的形態主要與保溫時間有關。延長絕緣時間容易導致碳化物顆粒的聚集和粗化,產生大顆粒碳化物的積累和粘附,不利于降低硬度。
(4)對于H球化退火后的緩冷對組織有重要影響。延長緩冷時間有利于獲得粒狀貝氏體,降低硬度。
你的吐槽和轉發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工裝優特鋼無關。本網站的大部分技術資料都是原創文章,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請注明轉載來源。
平臺推廣合作電話:(也是號)免費推廣期
在漫長的夜晚積累自己,等待靈光閃耀的那一刻破繭而出,到達生命的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