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鏈高大的人關注的是艾邦高分子,戳藍色字體關注!
艾邦聚合物開啟評論功能!來參加評論吧。建議采用的時候送精美的禮物。O(∩_∩)O
一、接受任務書
制件設計師通常提出塑料制件成型任務書,其內容如下:
1. 經審核簽署的正式制件圖紙,并注明塑料品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產量。
4. 塑料零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制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回復“模具”,查看更多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數據
在設計模具時,收集整理相關零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和特殊加工資料。
1. 消化塑料制件圖,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
例如,塑料零件在外觀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塑料零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方面的要求是否合理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涂層、電鍍、膠接、鉆孔等后處理。選擇塑料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零件公差是否低于塑料零件的公差,是否能形成符合要求的塑料零件。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和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數據,分析工藝任務書中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合適。
成型材料應滿足塑料零件的強度要求,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各向同性和熱穩定性。根據塑料零件的使用情況,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度或相反的反射性能、粘接或焊接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采用直壓法、鑄壓法或注塑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模具應根據成型設備的類型進行,因此必須熟悉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和特點。例如,對于注射機,規格應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噴嘴球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模板行程等,見相關參數。
初步估計模具的外觀尺寸,判斷模具是否可以安裝和使用所選注射機。
5. 具體結構方案
(1)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開式、半閉式、閉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2)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是確定必要的成型設備和理想的腔數,使模具本身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滿足塑料零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塑料零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確保塑料零件的幾何形狀、表面清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使塑料零件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可連續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約勞動力。
影響模具結構和個別模具系統的因素很多,非常復雜:
1. 型腔布置。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法根據塑料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尺寸、模具制造難度、模具成本等確定。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應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和成型操作、塑料零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筑系統(主澆筑、分澆筑和澆筑的形狀、位置和尺寸)和排氣系統(排氣方法、排氣槽位置和尺寸)。
4. 選擇頂出法(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法),決定側凹處理法和抽芯法。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 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的厚度和形狀尺寸、形狀結構和所有連接、定位和導向位置。
7. 確定主要成型部件和結構部件的結構形式。
8. 考慮模具各部件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
如果解決了以上問題,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此時,應開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做準備。
四、繪制模具圖
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準繪制,但也要求結合工廠標準和國家未規定的工廠習慣繪制。
在繪制模具總裝圖之前,應繪制工藝圖,并滿足制件圖和工藝數據的要求。下道工序保證的尺寸應在圖紙上注明"工藝尺寸"字樣。若成型后除修復毛刺外,不進行其它機械加工,則工藝圖與制件圖完全相同。
在工序圖下面最好標出制件編號、名稱、材料、材料收縮率、繪圖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圖畫在模具總裝圖上。
繪制總裝結構圖
盡量以1:1的比例繪制總裝圖,從型腔開始繪制,主視圖與其他視圖同時繪制。回復模具,查看更多信息
五、模具總裝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結構
2. 澆筑系統和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
3. 分型面和分模取件方法。
4. 形狀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
5. 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迫,根據需要)和模具整體尺寸。
6. 輔助工具(拆卸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順序編制所有零件序號,并填寫明細表。
8. 標注技術要求和說明。
六、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
1. 對某些模具系統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和滑塊抽芯結構的組裝要求。
2. 模具裝配工藝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后分型面的貼合間隙不應大于0.05mm,模具上下平行度要求,并指出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尺寸要求。
3. 模具使用,裝拆方法。
4. 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儲存等要求。
5. 試模及檢驗要求。
七、繪制所有零件圖
模具總裝圖拆卸零件圖的順序應為:先內后外,先復雜后簡單,先成型零件,再結構零件。
1. 圖形要求:必須按比例繪制,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局正確。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于理解和組裝,圖形應盡可能與裝配圖一致,圖形應清晰。
2. 標記尺寸應統一、集中、有序、完整。標記尺寸的順序是:首先標記主要部件的尺寸和模具斜度,然后標記匹配尺寸,然后標記所有尺寸。在非主要部件圖上標記匹配尺寸,然后標記所有尺寸。
3. 表面粗糙度。在圖紙右上角標記最常用的粗糙度,如標記"其余3.2。"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其它粗糙度符號。
4. 其他內容,如零件名稱、模具號、材料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
八、校對、審圖、描圖、送曬
(一)自我校對的內容如下:
1. 模具及其零件與塑料零件圖紙的關系
模具和模具零件的材料、硬度、尺寸精度和結構是否符合塑料零件圖紙的要求。
2. 塑料零件
塑料流的流動、縮孔、熔合痕跡、裂紋、脫模斜度是否影響塑料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圖案設計是否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擇是否正確。
3. 成型設備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是否足夠,模具安裝、塑料零件型芯、脫模是否有問題,注射機噴嘴是否與口罩正確接觸。
4. 模具結構
1). 分型面位置和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是否會有溢料,開模后塑料零件是否能留在頂出裝置的模具一側。
2). 脫模方法是否正確,推桿和推管的尺寸、位置和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是否會被型芯卡住,成型部件是否會被劃傷。
3). 模具溫度調節。加熱器的功率和數量;冷卻介質的流線位置、尺寸和數量是否合適。
4). 處理塑料制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合適,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和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5). 澆筑排氣系統的位置,尺寸是否合適。
5. 設計圖紙
1). 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的放置部位是否合適,是否清楚,是否有遺漏
2). 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生產數量、零件內部或或非標準零件、零件加工精度、成型塑料零件高精度尺寸校正加工和余量、模具零件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加工程度標記、描述清楚。
3). 零件的主要部件、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和配合尺寸。尺寸應正確,不得更換制造商。
4). 檢查所有零件圖和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國家制圖標準,是否有遺漏尺寸。
6. 檢查加工性能
(幾何結構、視圖方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于加工)
7. 主要工作尺寸的復算輔助工具
(二).專業校對原則上是根據設計師自我校對項目進行的;但要注重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和操作安全。
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先消化圖形,填寫所有尺寸和技術要求。自學并簽字。
(三).將描述好的底圖提交設計師校對簽字。習慣是由工具制造單位的相關技術人員審核,簽字,檢查制造工藝,然后發送干燥。
(四).編寫制造工藝卡片
制造工藝卡由工具制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制,并準備加工制造。
在模具零件的制造過程中,應加強檢驗,重點關注尺寸精度。模具組裝完成后,檢查員應根據模具檢查表進行檢查,主要是檢查模具零件的性能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談論模具的制造質量。
九、試模及修模
雖然在選擇成型材料和設備時,在預期的工藝條件下進行模具設計,但人們的理解往往不完善。因此,模具加工完成后,必須進行模具試驗,以查看成型零件的質量。發現總是后來,排除錯誤的修模。
塑件出現不良現象的種類居多,原因也很復雜,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條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應當根據塑件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后提出補救方法。因為成型條件容易改變,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變更成型條件,當變更成型條件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要更加小心,不太確定不要輕舉妄動。原因是模具條件一旦改變,就無法進行大的改造和恢復。
十、整理資料歸檔
模具試驗后,如果暫時不使用,應徹底清除脫模渣、灰塵、油污等,涂上黃油或其他防銹油或防銹劑,并保存在儲存場所。
將設計模具開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檢驗合格,在任務書、零件圖、技術說明書、模具裝配圖、模具零件圖、底圖、模具設計說明書、檢驗記錄表、試驗模具維修記錄等技術數據中,按規定進行系統整理、裝訂、編號歸檔。這似乎很麻煩,但設計新的模具對未來的模具維修非常有用。回復模具,查看更多信息
推薦閱讀:
1.閱讀汽車后視鏡殼模具設計
2.塑料模具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應用
3.注塑模具維護步驟詳細說明
4.【試模案例】-手機塑料外殼已經OUT了嗎?
5.塑料常識:汽車塑料零件保壓階段
來源:百度文庫
加入注塑模具組:或
閱讀原文,申請加入注塑模具組
↓↓↓





